瑞兴·新闻中心


绍兴检验检疫局助推茶产业改造升级纪实

2021-09-15

作者:

黄陆兴 史婧婧

浏览量:


 2009年07月30日 07:23  

绍兴茶叶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产业基础,而成为茶界的佼佼者,一直在全国乃至世界茶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悠久和辉煌的背后,在全国第一的光环下,殊不知绍兴传统茶产业一直是“唱着古老的歌儿”走到今天的。

  困境中迈出第一步

  熟悉茶叶的人都知道,决定最终茶叶品质的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原料,另一个就是制茶工艺。而绍兴传统茶叶企业陈旧的生产车间、落后的加工机械设备、半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以及参差不齐的原料质量等方面的尴尬却严重制约着绍兴茶产业的稳定发展,也与社会大众关注食品安全的大环境格格不入。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日趋提高,非洲、独联体等一些传统茶叶进口国也开始对进口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进行控制,如摩洛哥政府加强对茶叶的进口检验,独联体国家对茶叶的磁性物质含量要求不得超过5mg/kg,利比亚进口商对我出口茶叶提出多达数十项的质量要求等,使出口茶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切实加强出口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提升绍兴茶产业的软硬件水平,确保出口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绍兴检验检疫局于2008年4月,提出了改造和提升绍兴地区茶叶传统产业的设想,并得到了上级部门浙江检验检疫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相关人员多次深入绍兴地区作了专题调研。根据绍兴茶叶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小包装车间和生产车间改造的详细方案和具体步骤,绍兴传统茶叶产业的改造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质疑中推进新改造

  然而万事开头难,改造号角刚刚吹响,一些出口茶叶企业就提出了质疑:传统珠茶加工就这么个现状,国外客户也没有什么要求,何必改造?改造要花大钱,改造得最好珠茶也卖不了好价钱!企业效益这么差,生存都有问题,怎么改造得起?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检验检疫部门深知历经100多年的绍兴茶产业,从来没有经历过大浪淘沙般的改革,企业有各种想法是正常的。绍兴局经过认真细致的座谈和了解,认为彻底改变企业的传统观念是最根本的关键。为此,绍兴局利用开动员大会、邀请专家讲授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参观学习软硬件建设走在前列的出口蔬菜企业、深入企业个别走访谈话等多种形式,逐步统一了企业的思想认识,企业慢慢地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观望到行动、从被动到主动。

  与此同时,绍兴局还精心筛选,确定了两家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嵊州市瑞兴茶业有限公司和浙江鸿华茶厂进行小包装车间的试点改造。从2008年4月底改造文件的出台到8月初两家试点企业动工改造,整整3个多月,从思想动员、图纸设计、现场审核到方案选定;从指导企业进行瓷砖水泥墙的改换、风淋通道的设计、茶水间、卫生间的合理布局,到至少拥有一个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原料成品的进出口台账、完善企业自检自控能力。一连串的环节都倾注了检验检疫人对整个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负责与用心。

  收获后又图新目标

  艰辛的付出总会有收获。2008年10月20日,绍兴局召开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暨小包装车间改造现场会”,充分肯定了上述两家试点改造企业的成功经验,并部署了下一步改造升级方案,各企业纷纷开始动工改造。

  针对近年来,一些出口珠茶企业将炒干机作为渥堆工序的配套设备用于珠茶精制。事实上,炒干机是珠茶初制加工的一种干燥设备,无须采用于珠茶精制的传统工艺中,一些企业却用此来提高珠茶外的紧实度和改变茶叶的色泽,炒干机已经成为了影响珠茶质量的一大隐患。为此,绍兴局以此次改造为契机,积极与当地茶叶协会进行沟通,最终,在绍兴出口茶产业协会的组织和号召下,辖区内所有出口珠茶企业自觉加强行业自律意识,纷纷拆除炒干机,共计267对,进一步维护了出口珠茶的国际声誉。

  嵊州市瑞兴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正对自己亲手改造的小包装车间非常满意,他说:“绍兴珠茶行业的改造,至少有3个好处,一是车间的卫生设施和卫生条件明显改观,如更衣、洗手、消毒、风淋、工器具间、洁具间等卫生设施功能齐全,能有效保证出口茶叶的品质质量。二是提升了企业的档次,使茶叶企业更加符合卫生规范要求。三是硬件设施的改善,使生产员工的卫生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同时,生产环境的改善,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绍兴出口珠茶的最大品牌之一“小提琴”客户穆斯塔法,在参观了浙江鸿华茶厂改造完毕的小包装车间后,也伸出大拇指不断说“OK!OK!”

  经过改造后的生产车间,不但面貌焕然一新,而且产品质量也有明显提高。2009年1月至3月,绍兴地区共出口各类茶叶547批、重达25219吨、货值4621.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经检验不合格茶叶比去年减少156.8吨,减少幅度高达65.7%,有效地确保了出口大宗茶叶质量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国国门时报》